作为北约成员国天胜资产,波兰近些年的对华态度,总会跟随西方的调门,在一些政治议题上和中方产生分歧。
然而近日,一件事情似乎让波兰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,直接将一封邀请函,寄到了王毅外长手中。
据波兰媒体报道,就在近几日,一列装满欧洲多个国家货物的货运列车,首次从波兰首都华沙出发前往中国。这辆货运列车上装的产品,一些来自波兰本地,另一些则是欧洲其他国家的,包括德国、捷克、立陶宛和拉脱维亚,种类有定制家具、游乐场配件、滑雪配件以及鞋类等。
(货物列车从波兰出发前往中国)
波兰物流运营商表示,过去运往中国的货物从来不会从华沙出发,这一趟列车就是试点列车,在未来几周内运营商计划再组织两趟,如果成功且需求充足的话,他们还计划在该路线上进一步运送货物。
对于这种运输方式,波兰方面很是满意,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做不受任何制裁,另一方面这种运输方式还比海运要快,再加上现在胡塞武装对经苏伊士运河和红海的货船发动袭击,陆上运输的方式更为安全。
据波兰方面介绍,这批货物将经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两国运往中国。抵达我国河南后,货物将销往中国各地,甚至是其他亚洲市场。对于这一系列活动天胜资产,波兰方面也评价称,这很可能为中波之间新的贸易联系铺平道路,促进双方在贸易领域加强互动和往来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邀请王毅外长访问,预计就是想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,并吸引更多中国投资,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过境国,让波兰从物流枢纽地位中获益。
其实对于波兰来说,其和中国是存在较大的合作互补空间的。
先看最实在的贸易往来,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所有国家里做生意最多的伙伴;反过来,中国也是波兰在亚洲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对象,相当于彼此在各自区域里的重点合作对象。就说去年,中波两国的贸易额达到了450亿美元。
具体到互相卖什么、买什么,就更能看出互补了:中国的电子产品、家电,还有日用消费品在波兰特别受欢迎。而波兰也有自己的拿手好货:农产品里,它的禽肉、鲜食蓝莓、野生水产品,还有化工品像做塑料、涂料用的原材料,都是中国市场需要的。
(王毅外长和波兰外长)
除了互相买卖商品外,双方还都愿意一起投钱做事,尤其是在三个热门领域:电动汽车、绿色发展和物流。比如中国有不少车企想进入欧洲市场,波兰就成了很好的落脚点;反过来,波兰想发展电动车产业,也需要中国的技术和投资。绿色发展方面也一样,波兰想减少对煤炭的依赖,搞太阳能、风能发电,中国的光伏板、风电设备技术成熟,价格合适,刚好能帮上忙。物流领域就更不用多说了,双方都想把货物运输做得更顺畅,所以愿意一起建仓库、搞运输线路。
最后是交通连接这块,波兰正好在欧洲的中心位置,中欧班列要进入欧盟国家,很多都会先到波兰。举个例子:中国的电子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到波兰的罗兹市,在这里拆箱、分拨后,再用卡车或者短途火车运到德国慕尼黑、法国巴黎,比从中国直接用船运到欧洲港口,能节省差不多20天时间,还能减少货物在海上颠簸的损耗。现在波兰还在扩建火车站和物流园区,就是为了让中欧班列拉来的货物能更快分到欧洲各地,同时也能把欧洲的汽车零件、化妆品等货物装上班列,运回中国,相当于把东方生产和西方消费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但我们也清楚的一点是,波兰近年来在对华政策上偶尔表现出了“经济靠中国、安全靠美国”的矛盾心态,甚至有时发出对华不友好的声音。在这种情况下,若波兰真正想从对华合作中获益,就应该在这一层面做出调整。
最关键的,就是在政治上做到互相尊重,别因为政治理念不一样就闹别扭。比如恪守一个中国原则,慎重处理涉台、涉疆、涉藏等问题。之前有个欧洲国家因为频繁提涉疆议题,原本中国要从那里进口的农产品份额,后来就转给了波兰,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,要是波兰能慎重处理这些敏感问题,不跟着域外大国瞎起哄,双方的合作就能少很多麻烦。
(中欧班列)
而且波兰得想明白,经济靠中国和安全靠美国不一定非要对立。中国跟波兰合作,从来不是要让它选边站,而是想一起赚钱、一起发展。中国需要波兰的优质农产品和欧洲门户的地理位置,波兰需要中国的商品、技术和投资,这是各取所需的好事。可要是因为跟着别人说几句不友好的话,把这份合作搅黄了,波兰损失的可不只是几亿美元的贸易额:当地的物流企业会少了中欧班列的订单,汽车零部件厂商会错失和中国车企合作的机会,甚至老百姓想买性价比高的中国家电,都可能因为合作摩擦变贵。
总之,波兰要想从对华合作里拿到真金白银的好处,核心就是别折腾,先把政治上的互相尊重做到位,不碰中国的核心利益红线,不被域外大国当枪使。只要波兰理顺了心态,把合作共赢放在第一位,中波之间的合作空间只会越来越大天胜资产,实实在在的收入、更便利的交通、更发达的产业,才是真真切切能让波兰老百姓受益的东西。
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